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实施,北京海淀区针对垃圾分类全链条提升、全方位推动、全社会动员,各街镇、社区也跳出窠臼,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因地制宜探索新的出路。
“神器”进社区:厨余垃圾变“废”为“肥”
不出社区,厨余垃圾就地“消化”。近日,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试点引进“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只需把厨余垃圾桶放到机器前方的装置上,点一下按钮,桶内垃圾就会自动倒入设备箱体内转化为肥料。
志愿者按键操作,将厨余垃圾倒入“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经过搅拌、发酵,24小时后变“废”为“肥”。海淀报 徐鑫/摄
“我们叫它‘厨余终转站’。”社区党委书记魏立介绍,把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厨余垃圾投放进去,搅拌均匀后发酵,经过24小时,就变成肥料,再晾晒48小时,就成了可以养花的营养土了。目前,该设备每天能处理1000公斤左右厨余垃圾,能转化出100公斤左右营养土。“有了这个‘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居民能够亲眼见证变‘废’为‘肥’,大家垃圾分类积极性就更高了。”魏立说。月季、玉露、绿萝……在学院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屋顶花园,垃圾分类志愿者正在浇花,花盆里的营养土,就是由“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转化而成的。“这个不能浇太多水,那种花喜阴不能暴晒……”对于自己认领的花卉绿植,居民们很是宝贝。
“厨余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减量提质增效的着力点,有了这台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就能在家门口实现有机物质的循环再利用,还能助力我们共同营造绿色家园。”
为了让自家的厨余“废料”也能转化成“肥料”,社区新设置的垃圾分类驿站成了居民愿意光顾的地方。驿站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员吴奇说:“垃圾分类是值得推广的好事!
现在垃圾分类普及教育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也是从原来的不熟悉,到后来的了解,再到现在志愿成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带动大家一起参与。我们自己的话剧社还自编自导了关于垃圾分类的话剧。”对于即将实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吴奇认为非常有必要:“光靠自觉还不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是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从而养成习惯。”
垃圾分类驿站旁边的宣传栏里贴有“二里庄垃圾分类工作地图”,楼号及各点位对应最近的分类垃圾桶位置清晰明了;地图下方还有“全国垃圾分类小程序”和“垃圾分类宝典”两个二维码,以便大家随时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不仅如此,各类垃圾全链条环节、分类的意义、相关的政策在宣传栏中也都有所展示。宣传栏与垃圾分类驿站、厨余垃圾终转站、屋顶花园、贴在地面上的垃圾分类飞行棋融为一体,组成了“二里庄社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垃圾分类入村规:小山村的新风尚
就在各处垃圾分类如火如荼推进之时,谁也没想到,海淀西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垃圾分类参与率已达到90%。这就是苏家坨镇七王坟村。
据苏家坨镇七王坟村党支部书记王栋介绍,为进一步增加村民环保意识、文明生活意识,今年4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七王坟村党支部重新修订了《七王坟村村规民约》,正式将垃圾分类纳入进来。“七王坟村的村规民约在村民中的地位很高,大家都会自觉遵守,村党支部每一年都会依据新政策进行补充更新,这次修订广泛征求了党员、村民代表以及大多数村民的意见,大家对自己定的规矩都非常认可”。
此外,七王坟村还制定了垃圾分类评比制度。在村口处,树立了一面崭新的公示栏,村委会每月以家庭为单位,根据村民垃圾分类实行情况开展评比并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每半年按比例评星级文明户,年底还会根据村民全年对村规民约的遵守和垃圾分类实际落实情况,评选出年度文明家庭。
在村民田玉香家的厨房水槽边上,挂着一个装有菜叶剩饭的挂篮。田玉香告诉记者,这是特意为垃圾分类准备的,平时摘菜洗碗的厨余垃圾,都会顺手扔到篮子里,村里还免费发放给每户一个新型厨余垃圾分类桶。“一点儿都不麻烦,随手就可以做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都看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比如,过去胡同街道上的混装垃圾桶又臭又脏,苍蝇蚊子可多了,垃圾分类以后明显看到村里环境变好了,现在有了规定,大家还都相互监督呢!”在田玉香家院子中一个小角落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也都分类存放着。与田玉香家一样,在七王坟村,每家每户门前都没有任何垃圾,大家都是根据统一收取时间才拿到门口。“每天早上7:30和每晚6:30,村内环卫队会到各家各户门前收取已经做好分类的垃圾。”
目前,七王坟村的垃圾分类工作仍在有力推进中,有了之前的宣传,加上村规民约的约束,垃圾分类工作在全村已深入人心。王栋说:“想把村民多年来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改变,仅凭宣传教育、依靠村民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村规民约的作用是在全面宣传的基础上,再加上村民的舆论监督、村委会的正向引导,使垃圾分类成为村民的新习惯。”
科技做支撑:全品类、全行业、全过程监管
因地制宜规范垃圾分类效果显著,但是如何让垃圾分类持续实行,后续的监督管理同样至关重要。而以高科技优势著称的海淀也擅长用高科技手段来解决垃圾分类的监管问题。从海淀区城管委获悉,海淀区城管委相关系统将直接对接“城市大脑”,做到垃圾分类数据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投放垃圾的场景将是这样的:垃圾收运车一出发,后台马上会有收运类别、行程路线等信息显示,到达指定地点,经过检查、称重后,各品类垃圾各就各位,运输到不同处理终端……而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和相关数据,都被监控并储存下来,并上传到相关监管部门。
海淀区城管委固废科科长苟晓光介绍,依托中关村城市大脑研究院,海淀区垃圾分类全流程排放登记系统完成立项报告,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的总体架构设计。项目按照“一网一库四平台”的体系架构进行建设,包括垃圾分类信息感知网、垃圾分类专题数据库以及垃圾分类物联网服务平台、垃圾分类三级监管平台、垃圾分类社会单位信息服务平台和市民服务平台(暂不建设),以实现全品类、全行业、全过程监管。也就是说,项目将通过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监控,打通相关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投放引导、垃圾溯源、分类统计、用户反馈、科学调配、工作考核等各项功能,为政府垃圾处理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引导居民形成垃圾分类处理的良好习惯。
项目将充分利用已有市容市貌系统的设施与数据,与城管委相关系统直接对接。年底计划完成基础感知网建设,完成监管平台与物联网平台建设,接入相关数据,实现大数据分析,并逐步完善其它功能。(海淀报)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