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是一座具有深厚文明底蕴之城,“我文明 宿迁文明”的意识,深入每一位宿迁人心田。这是一座蕴含诚信精神的守信之城,“建设信用名城”的理念,融入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志愿者进行公益宣传。
对标对表抓推进 文明诚信攀高峰
为进一步提升内涵品质,彰显城市魅力,宿迁市突出改革创新,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在加快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一端惠全城”的同时,还将“信用承诺+契约管理”模式向工程渣土、单位庭院、住宅小区、市场商城、户外广告等城市管理重点领域、重点监管事项延伸,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闭环式的城市管理信用监管体系,通过实行“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措施,推动城市管理加快向城市治理转变。
围绕打造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宿迁严格规范“红黑名单”制度,出台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市场“红名单”管理办法。今年以来,丁厚才等10位宿迁市优秀非遗传承人获得市级表彰、江苏通瑞包装有限公司获得“双优诚信”印刷企业称号、江苏永和环保包装有限公司获评“江苏省印刷示范企业”,被列入宿城区文广新领域诚实守信“红名单”。3家网吧、1家歌舞娱乐场所因严重违法违规被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并被取消相关表彰奖励、资金扶持等资格。
宿迁市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最高排名上升至261个地市中的第7位,且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在全省信用综合考核中连续6年处于第一方阵,形成了具有宿迁特色的信用监管“1335”模式。
工作人员张贴《宿迁文明20条》宣传海报。
持之以恒练内功 久久为功强内核
涵养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诚信水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最近几个月,我一共积累了52分,换了一桶食用油。没想到,做好事还能得实惠。”这几天,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卓水河社区服务站里人头攒动,村民们纷纷拿着“文明积分”存折来兑换奖品。此前,宿迁市宿豫区创新推行“文明积分”制度,以文明积分为抓手,以家庭为积分单元,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诚实守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移风易俗活动中,实现从外力推动的文明城市创建,走向内生的主动追求文明素养的持续提升。
街坊公舍彰显民生关怀。
在户外奔波忙碌了一天,外卖小哥孙新意来到“歇会儿·蜂宿驿站”倒杯水歇歇脚。在宿迁,这样的升级版公厕遍布大街小巷。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进来歇歇脚、倒杯热水,过往行人给电瓶车充电,附近居民来读书看报……如此多的便民服务功能,让“小公厕”发挥出大作用,成为体现城市温度、彰显民生关怀、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小型城市综合体。
打造区级示范所11个、示范站39个,厚植文明诚信的土壤;开展“压岁钱不变味”“乔迁不请客”“新风润万家”等系列活动280余场,开展网上祭英烈、种下相思树等移风易俗活动160余场……宿迁市宿城区常态化开展“讲、评、助、乐、庆、创”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发挥党员志愿者先进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广大市民自觉遵守诚信规范。
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文明“点滴小事”,汇聚成引领市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成为建设全国文明诚信高地的不竭动力。
志愿服务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砥砺前行再出发 建设文明典范城
立足新起点新征程,建设全国文明诚信高地,是宿迁为全省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多作贡献的生动实践,也是宿迁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必然选择,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加快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务实之举。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创成2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提升洪泽湖、骆马湖等旅游度假区品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实施皂河龙运城、中运河文化公园等重点工程,让千年运河文脉奔涌长流。
擦亮诚信宿迁品牌,实施信用名城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智慧信用平台,规范信用信息归集与应用,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重点领域失信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切实营造“守信得益、失信惩戒、诚信自律”的良好氛围。
“建设全国文明诚信高地,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国信用体系发展形势、审视宿迁自身现状,为宿迁今后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文明诚信高水平’而科学确立的发展定位。”宿迁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信用办主任说。
好人广场。
高水平厚植文明基因,高标准推进精细管理,高站位统筹工作。实施“一年深化拓展、三年全域提升、五年打造高地”三步走,细化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建设;发挥市民巡访团、志愿服务队等作用,让人人成为参与者、行动者、受益者……文明成了宿迁这座城市的符号和特质,诚信也成了全体宿迁人的价值追求。
不断突破,奋力前行。为让城市文明走向“典范”、诚信建起“高地”,宿迁正凝聚合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进行着一场不停歇的文明接力。
责任编
编辑:黄蔚卿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