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
金秋时节,记者走访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的多所校园,看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乐、书法、国画、篆刻等技艺正浸润着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琅琅书声中,细读传统经典的多了起来,提升审美素养的课程越来越受欢迎。
寿宁北路戏剧团的缪清奇团长为同学们讲解北路戏知识。
近年来,蕉城区结合实际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将各类传统文化项目引入校园落地生根,与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共融,同时借助学生的力量,助力传统文化奏响“青春之歌”。
以琴播种 佳音留心间
10月29日下午,阵阵古朴清脆的琴音从蕉城区实验小学传出,每月一场的“‘琴’系校园,非遗文化有传承”古琴公益课堂在这里举行。
学生认识古琴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艺术。其中,琴乐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深具东方文化特色,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妙音古琴馆馆主郑雪晴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介绍古琴的基本结构及音色特点,并通过古琴音乐欣赏、知识小课堂等环节,让同学们亲近古琴。
轻拢慢捻间,一曲余音绵长的《静夜思》从郑雪晴的指尖流泻开来。演奏时,孩子们听得认真,一曲终了,他们又积极提问。这种声情并茂的新奇体验,让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古琴的意境是‘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燥者感之以静,静者感之以和,习琴的同时也在修心。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古琴文化在小朋友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怀。”郑雪晴说。
虽然绝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古琴艺术,但通过身临其境的演绎,他们对传统乐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以前只在视频中看过古琴弹奏,想不到现场演奏更让我震撼,希望我也能学会弹奏古琴。”蕉城区实验小学学生杨知恩说。
以诗美育 经典润人生
坐落于金溪畔的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红墙彩绘、绿树参天。教学楼里,张贴着传承中华诗词文化的横幅,校园内的松树上、走廊旁、楼梯口,随处可见古诗词小贴画,许多角落充满诗情画意。
将传统诗词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发挥诗词的育人功能,是这所学校的一大教学特色。“学习诗词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我们这里每个孩子的必修课。”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小学部负责人曹小玲介绍说。
在校方看来,对学生从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领悟“传统之美”,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曹小玲说,学校教育推进传统文化的关键抓手,在于把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诗词大会(资料图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每个星期一的早上,各班级教室里都会举办这样的经典诗词诵读会。自一年级新生入学起,学校就将诗词纳入学生整体教学计划,将诗词经典教育与学校日常德育、文史艺术教育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内化为师生们的行动指南。同时,学校还以校园诗词大会为契机,开展人人诵读诗词经典活动,通过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层层选拔,做到活动深入人心。
“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不仅有助于形成‘以诗为荣,以诗为乐,以诗育人,以诗善德’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引导广大青少年唤醒文化情思,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贡献。”曹小玲说。
以墨弘礼 书发中华魂
“‘匀称关系、平分对称、主笔突出’,写字时,这三点最值得注意。”11月3日上午,在蕉城区九都中心小学的书法教学室里,学生们正在老师陈秋萍的指导下,凝神静气地进行临帖,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自入学起,书法特色教育便贯穿于孩子们六年的学习生涯——学校每学年举办“开笔仪式”,接受以字立人的教诲和传统国学的洗礼;每周安排固定学习时间,不同年级分时段开展硬笔书法、软笔书法课程;每学期选出学生优秀作品在校园中展出,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也推动书法教学特色的稳步形成。
“练好字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对古汉语、历史等的学习兴趣。”陈秋萍说。某个字在古代怎么写,字体如何演变?历史上的书法名家有哪些,他们所处的朝代如何?……通过书法,孩子们有了“挖掘”的冲动,能自主学习到不少由书法课衍生出的学科知识。
“让孩子学习书法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而是通过学好汉字、写好汉字,让中华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孩子们的心间,让孩子们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九都中心小学副校长黄容镜表示。
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蕉城区许多学校都在形成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霍童中心小学的线狮队、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的葫芦丝社团、蕉城一小的国学课程……这些学校的孩子在省内外的文化活动中屡屡大放异彩,也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